人們可能在平日會收緊錢包,但節日的到來卻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來松開腰包。
即便面臨疫情和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雙11與618這類購物節在過去一年還是展現了釋放消費力的巨大價值。2020年,由這兩個節點帶來的銷售額均接近或超過了萬億門檻。臨近歲末,快消品、消費電子、房地產、汽車等行業也迎來了所謂的翹尾行情。
以上現象都指向了一個清晰的事實:重要節日對于企業全年銷售而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人們可能在平日會收緊錢包,但節日的到來卻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來松開腰包。
因此,如何做好節日營銷對廣告主來說,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CNY營銷越來越難?
在中國市場,CNY(Chinese New Year)營銷是節日營銷的兵家必爭之地。那些較早布局CNY營銷的品牌已有不少從中獲利——百事可樂每年推出的“把樂帶回家”系列總能引發人們的關注,而微信支付能夠逆襲也源于在2014年春節期間應景地推出了線上紅包功能。
與大多數節日營銷類似,CNY營銷蘊藏的強大勢能大致來源于三點:其一,儀式。由于節日本身蘊藏了大量的儀式化元素,比如紅包、吉祥話等都為新創意提供了土壤。其二,情感。品牌如果能用好感性元素就能與消費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結。其三,社交。節日期間不斷建立起的社交鏈條也為商業信息的大量傳播創造了條件。
但是,當所有品牌都意識到CNY營銷的重要性時,挑戰也接踵而至。一方面,企業在流量紅利趨近飽和的狀態下面臨著拿量問題,監測公司App Growing的數據就顯示春節前后各大平臺上的新投放廣告占比能達到7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加大廣告投放,消費者在有限時間內收到的商業信息飽和,這很容易讓品牌湮沒在信息海洋中。
在挖掘紅利前還需要小心翼翼地應對拿量和效果層面的各種挑戰,這是廣告主開展節日營銷時普遍面臨的核心痛點。
從曝光到轉化,破解節日營銷難點
當我們思考如何在節日營銷激戰中突圍時,或許可以從經典的轉化漏斗模型入手厘清解決方案:一方面需要盡力擴大漏斗入口的口徑,才能確保企業在初始階段擁有更多流量;另一方面,務必降低不同節點間流量的流失率,并產生更多轉化機會。
因此,要解決節日營銷面臨的各種挑戰,就需要確保三件事情:在大流量平臺曝光、吸引用戶深度參與,以及確保漏斗出口的高效轉化能力。
首先,企業投放費用向大流量平臺靠攏。曝光是品牌與消費者間建立關系的起始,品牌需要高舉高打、集中曝光。在節日營銷的關鍵窗口期,是否能夠從商業信息浪潮中突出重圍,這一點尤為關鍵。
如今,流量向頭部平臺自然集中的趨勢日益明顯。在這一背景下,與其花費大量精力在中小平臺分散投資卻無法形成合力,不如向大流量平臺靠攏,這將成為確保節日營銷高效的前提。
以騰訊為例,在今年的CNY營銷戰役中它就打出了基于多場景、前后鏈一站式貫通的全流量招牌。所謂全流量是指同一個形態在騰訊廣告全流量齊發,形成“造勢”的態勢,其中就包括朋友圈廣告、騰訊視頻互動貼,以及騰訊視頻、騰訊新聞、騰訊體育、QQ音樂、QQ瀏覽器等五大App的開屏資源。
考慮到騰訊本身龐大的用戶基礎,對于有著拿量需求的企業,曝光資源的充足能夠極大緩解焦慮。今年,特侖蘇和金典均通過騰訊全流量進行CNY營銷,觸達過億級別的用戶;投放后,特侖蘇和金典的微信指數分別提升了均提升超過1倍,品牌聲量放大效應明顯。
其次,創意營銷能力成為釋放流量價值的關鍵。在拿到流量后能否用好這些流量,也成為廣告主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節日期間,大量商業信息蜂擁而至,企業如果只是依靠硬廣等傳統方式進行信息傳播,很容易就被消費者選擇性忽略,導致曝光后產生大量用戶流失。企業需要通過創新來刺激用戶的高參與和高互動,讓獲得的流量物盡其用。
所以,騰訊在今年CNY營銷中提出的全流量,不只強調資源層面的全,也強調要全力挖掘流量價值。例如在以往的廣告互動中,用戶普遍只能通過點擊、拖拽、劃動等方式在手機屏幕上進行互動;而騰訊新推出的扭轉式互動廣告則邀請用戶“扭轉”手機,結合全屏視頻創造沉浸式體驗,并隨機觸發紅包、卡券等“彩蛋”推進轉化。
借助扭轉手機這種趣味的互動方式及盲盒化抽取“好運卡”營造的稀缺感,該廣告大幅度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意愿,用戶平均互動次數相比其他輕互動形式如滑動、長按提升了接近20%。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主概念上均采用了“扭轉”這一核心創意,騰訊針對廣告出現的不同流量場景,結合場景的差異化特質對“扭轉”創意的執行細節進行了適配優化。
比如微信朋友圈“扭轉式卡片廣告”,讓廣告形態與朋友圈信息流的上下文語境貼合,更加原生化;五大App的“扭轉式閃屏廣告”則主打高曝光場景,成為用戶開年第一刷的陣地,尤其適合新品快速打出知名度或者成熟品牌借助新年窗口煥新形象和加強情感聯結;騰訊視頻的“扭轉式互動貼”則定點出現,且多次定點觸達,讓消費者在新春節點隨時扭動手機體驗跨年儀式感,在溫情時刻與內容場景下通過陪伴感持續加深品牌印記。

總的來說,“一魚多吃”的布局讓同一種玩法在不同場景下也能給用戶帶來新鮮感,既通過豐富的創新對抗“邊際效益遞減”;也讓廣告信息的傳播與場景更深度地融合,增強用戶互動意愿,有效提升點擊率和轉化率。
后,企業需要在漏斗出口建立高效轉化場景。與消費者建立深度關系已經不再是節日營銷的終點,當企業對于增長的需求越發旺盛,能否從全流量中高效捕捉用戶,實現直接轉化,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全新命題。
值得注意的是,節日營銷本身就是企業實現品效協同的機遇。在品牌層面,消費者在節日期間對商業信息更加包容,品牌也更容易建立情感聯結;在效果層面,消費者旺盛的購買意愿也能產生大量的市場轉化機會。
好的營銷陣地不僅需要擁有大流量的曝光平臺,也要具備強勁的后鏈路能力。在今年CNY營銷全流量解決方案中,除了確保漏斗入口的曝光資源充足之外,騰訊也聯動了自身的后鏈路轉化能力實現全鏈貫通。比如朋友圈扭轉式卡片廣告能夠發放優惠券推動核銷并直連品牌小程序導流,能夠讓鏈路向轉化終點延伸,實現存量價值大程度地挖掘。
總的來看,騰訊在CNY營銷中提出的“全流量”是一種很好的思路,它能夠從漏斗上方入口到下方出口同時發力,協助廣告主確保節日期間本就稀缺的流量能夠物盡其用。
從案例中透析CNY營銷趨勢
在今年各大平臺的CNY營銷中,騰訊廣告全流量是較早推出的系統化解決方案,目前包括特侖蘇和金典在內的頭部廣告主已經開始使用這套方案并獲得了不錯的反饋效果。從這些先行試水的案例中,能夠總結出不少對其他廣告主開展節日營銷有用的經驗。
例如特侖蘇就是借力打力、整合已有資源釋放社交勢能的典型。新年期間,特侖蘇邀請陳道明、靳東、易烊千璽三大男神拍攝了品牌年度大片。
為了借助新媒體平臺對宣傳片進行二次價值開發,并借助社交平臺持續擴大品牌聲量和影響,特侖蘇設置了“盲盒化”的互動方式:當用戶在廣告引導下扭動屏幕后,便會隨機獲得三位男神其中一位的語音祝福和明星紅包封面。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這種互動方式增加了趣味性;而對明星粉絲而言,則能夠顯著增強他們的參與熱情,比如通過多次互動抽取偶像的專屬祝福和紅包封面,并借助社交鏈條向親朋好友擴散。

特侖蘇微信朋友圈扭轉式卡片廣告
通過在互動形式上對明星價值持續挖掘,粉絲也能通過朋友圈評論、視頻彈幕等方式相互分享和討論,而社群氛圍的形成也將使粉絲更容易參與到廣告信息傳播和購買轉化中去。
如果僅依靠傳統操作,那么產出的只是一支制作精良的TVC;但在騰訊廣告全流量的創新模式下,它就不止步于首次的精準分發,更實現了二次社交轉發。

特侖蘇騰訊視頻扭轉式互動貼
數據顯示,特侖蘇這支扭轉式互動貼廣告一躍成為騰訊視頻互動率TOP1的框內廣告。扭轉式互動貼不僅后鏈路無阻轉化,可實現快速拉新,同時亦能通過多次定點觸達,加深心智轉化的同時協同提升此輪投放的整體引流效果;在微信朋友圈中的點贊率高于行業均值92%,紅包封面的累計曝光量也近5000萬。
金典則更重視拓展后鏈路能力,實現品效協同并終讓曝光直連轉化。在被金典邀請王菲拍攝的品牌廣告片觸達后,用戶通過扭轉手機可以直接拉起領取紅包封面、第三方優惠券落地頁。
在完成互動后,企業甚至可以將目標消費者引導進小程序等私域場景,推動消費者完成注冊進而實現私域流量的長效留存。

金典微信朋友圈扭轉式卡片廣告
這一模式使得全流量場景的價值不只是曝光價值,而有條件向漏斗深處進發,實現即時轉化乃至多次復購。

金典五大App閃屏聯投廣告
數據顯示,該廣告在五大App閃屏投放互動率突破了25%,趣味交互兼具高效引流,落地頁自動拉起推動轉化;在微信朋友圈中的總互動點擊率高于行業均值27%,累計紅包封面曝光量超9000萬,并為企業小程序導流近35萬。五大App閃屏投放聯動微信朋友圈場景,超強觸達協同轉化,從曝光到轉化的全鏈讓流量價值大程度被釋放出來。
從以上案例中不難發現,企業開展節日營銷時,流量稀缺這一難題并非無解。通過對各個關鍵節點有策略性地逐個擊破,那些更敏銳的企業仍然能夠把握機遇,搶先實現增長。
兼具大流量、強互動和后鏈路轉化等能力的騰訊全流量還有更多想象空間。微信視頻號、搜一搜等明星產品也許將進一步推動互動渠道和內容樣式的多元化,讓廣告主能夠在騰訊的全流量營銷產品發掘出一座節日營銷的全新富礦。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麥迪遜邦
上一篇: 圭谷設計簽約安泰進出口網站建設服務
下一篇: 特朗普開通個人官方網站!附網址